在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盘活全院重症床位,对患者实行分级分类分层管理。为提高患者救治率,医院临时筹建亚重症科,核定床位38张。第一天就收治了14位患者,第二天16位,第三天所有床位就满员了。
亚重症科负责医师是来自急重症医学科的党员赵慧,据她介绍,亚重症科主要收治来自门急诊症状相对较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也包括一些有心衰,慢阻肺,脑梗等基础病的患者,脉氧维持在90%左右,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亚重症科的医生、护士来自不同科室,通过不断磨合,工作越来越默契。相比之下,赵慧更牵挂着要坚守抢救室、输液室、ICU、EICU等几大阵地的急重症医学科的同事们。他们面对得更多的是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不时就要忙着给推进抢救室的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人手紧张,每位医生常常夜班结束休息半天又要继续上岗,如果有人出现高烧等情况无法上岗的,就会协调备班人员及时顶上,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患者的救治。
咬紧牙关冲,边输液边救治
12月26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门诊人数就达到412人,患者的不断增多和科室的减员,“一增一减”让科室的每位医生时时刻刻顶着巨大压力。12月25日,党员唐铖已经连续发烧七天,双肺出现多发性感染,说话时声音低哑,总是忍不住地咳嗽着,却仍然坚守岗位。作为呼吸科医生,他不仅要忙着救治病人,还要帮助妇产科等其他科室对感染新冠的患者进行会诊,指导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哑了却又要一直说话,累了脚步却不能停不下来,因为还有很多病人在等着他。一直到晚上10点,趁着诊疗间隙,他才在值班办公室给自己输液治疗,但请他会诊的电话还在不断打来,他就边输液边线上参与会诊。
26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孙素霞已经发烧6天,可病房里她忙碌的身影一刻未停歇。一边要忙着调整床位,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区,一边要忙着安排新来的13位患者,病区的床位一下就满员了。即使是带病上岗,护士们中午没有一个人休息,都主动加班,食堂送来的午饭也没顾得上吃两口,直到把所有的患者都妥善安置好。大家心中都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
步履不停歇,发热门诊、急诊连轴转
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许超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周支援发热门诊的工作,转身投入到支援急诊的工作中。在大规模的新冠感染冲击下,12月12日至22日期间发热门诊每日接诊量高达800人次,患者排的长队常常看不到尽头,他一坐就是5、6个小时,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断开方。他自己感染后,休息了一天又回到岗位上。现在他在急诊面临的形势要更加复杂,不仅患者的数量没减少,而且以急重症患者为主,常常能看到患者和家属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和焦虑,医生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许超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全院上下一盘棋,人手特别紧张,作为科室的中坚力量,那我就一定要站出来。”
现在,急诊患者每天在750人次左右,被家属们团团围住的急诊医生们,一边要安抚着患者和家属,一边还要继续忙碌手头的工作,不顾已经沙哑的嗓子大声地喊话沟通,想方设法快速安排救治更多的病人。等待救治的患者着急,陪同的家属着急,其实医生们心里更着急。有一些患者症状较轻,却被恐惧和焦虑情绪裹挟,医生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进行健康科普,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下午五点多,被按下“快进键”的急诊医生们才吃上午饭,有的医生干脆就是早晚各一顿就应付了。放射科所有医、技、护、生开足马力,24小时排班运转,只为保障翻番增长的患者能早一些完成影像检查并做出诊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特殊的时期需要特别的担当与作为,超常的任务需要超强的作风和能力。别害怕!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他们一直都会守护在您身边!请尊重!他们可能也生着病,请再多给一份理解与关爱!
通讯员 姚灿安 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视频由 hjc888黄金城官方网站提供
校对 王菲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